探討蔓荊子黃素對單核巨噬細胞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9-11瀏覽次數(shù):1826返回列表
摘要 :目的:通過蔓荊子黃素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活性及 RAW264.7 細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探討蔓荊子黃素對單核巨噬細胞的影響。
方法:分別用含有不同濃度蔓荊子黃素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細胞與小鼠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于 24、48 及 72h 后采用 CCK-8 檢測細胞活性。
使用:AO/EB 染色觀察 RAW264.7 細胞凋亡變化 ;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 RAW264.7 細胞凋亡率。通過熒光探針 DCFH-DA 檢測 RAW264.7 細胞活性氧水平,使用 JC-1 染色標記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
結果:CCK-8 法檢測結果顯示,蔓荊子黃素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細胞活性及 RAW264.7 細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呈劑量與時間依賴關系,尤其對具有增殖能力的 RAW264.7細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強。AO/EB 染色結果顯示,RAW264.7 細胞經(jīng)濃度為 5 及 10μmol/L 的蔓荊子黃素處理后,細胞表現(xiàn)為凋亡形態(tài) ;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蔓荊子黃素誘導RAW264.7 細胞 Sub-G 1 期代表凋亡細胞的百分比增加( P <0.05)。蔓荊子黃素作用于 RAW264.7 細胞后,細胞內活性氧水平提高;JC-1 染色結果顯示,蔓荊子黃素能使 RAW264.7 細胞的線粒體膜電位下降。
結論:蔓荊子黃素能夠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與小鼠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 活性,尤其對具有增殖能力的 RAW264.7 細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強,可以促進其凋亡,其作用機制與增加細胞內活性氧水平和降低線粒體膜電位有關。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干燥成熟果實,在我國zui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記載有“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蔓荊子為臨床常用中藥,其性寒、味辛苦,入肝、胃、膀胱經(jīng),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及頭暈目眩等癥。
有研究表明,蔓荊子具有鎮(zhèn)痛、抗炎、降壓、抗菌、祛痰和抗腫瘤等作用。主要成分含揮發(fā)油、微量生物堿、維生素 A、蔓荊子黃素、蔓荊子堿及 γ- 氨基丁酸等。其中,蔓荊子黃素被認為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藥典規(guī)定不得低于0.030% 要求,一般含有量在 0.027% ~ 0.139%之間。
蔓荊子黃素(Vitexicarpin),又稱為紫花牡荊素(Casticin),屬于多甲氧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抑制炎癥反應和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近年來在抗腫瘤作用方面,有研究顯示蔓荊子黃素對乳腺癌、肺癌、宮頸癌、肝癌及胃癌等多種腫瘤細胞有較強的增殖抑制活性,有可能作為植物來源的抗腫瘤候選藥物。
另外,其免疫調節(jié)作用也較早受到關注。YOU 等zui早報道,蔓荊子黃素能夠有效抑制小鼠 T 淋巴細胞和 B 淋巴細胞的增殖。MESAIK 等研究發(fā)現(xiàn),蔓荊子黃素能夠對單核細胞的氧化裂解產(chǎn)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植物凝血素刺激的 T 淋巴細胞也顯示抑制作用。林珊等采用乙酸誘導的小鼠腹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模型,發(fā)現(xiàn)蔓荊子黃素具有明顯的體內抗炎作用。
王紅英等研究發(fā)現(xiàn),紫花牡荊素可能通過調節(jié)細胞因子改善佐劑性關節(jié)炎小鼠足跖腫脹度。上述研究顯示,蔓荊子黃素治療炎癥或免疫調節(jié)性疾病可能有良好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對屬于免疫細胞的單核 / 巨噬細胞作用的研究未見任何報道。本研究通過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細胞活性以及對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 的細胞增殖、凋亡的研究,來揭示蔓荊子黃素對免疫的調節(jié)作用。
方法:分別用含有不同濃度蔓荊子黃素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細胞與小鼠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于 24、48 及 72h 后采用 CCK-8 檢測細胞活性。
使用:AO/EB 染色觀察 RAW264.7 細胞凋亡變化 ;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 RAW264.7 細胞凋亡率。通過熒光探針 DCFH-DA 檢測 RAW264.7 細胞活性氧水平,使用 JC-1 染色標記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
結果:CCK-8 法檢測結果顯示,蔓荊子黃素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細胞活性及 RAW264.7 細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呈劑量與時間依賴關系,尤其對具有增殖能力的 RAW264.7細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強。AO/EB 染色結果顯示,RAW264.7 細胞經(jīng)濃度為 5 及 10μmol/L 的蔓荊子黃素處理后,細胞表現(xiàn)為凋亡形態(tài) ;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顯示,蔓荊子黃素誘導RAW264.7 細胞 Sub-G 1 期代表凋亡細胞的百分比增加( P <0.05)。蔓荊子黃素作用于 RAW264.7 細胞后,細胞內活性氧水平提高;JC-1 染色結果顯示,蔓荊子黃素能使 RAW264.7 細胞的線粒體膜電位下降。
結論:蔓荊子黃素能夠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與小鼠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 活性,尤其對具有增殖能力的 RAW264.7 細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強,可以促進其凋亡,其作用機制與增加細胞內活性氧水平和降低線粒體膜電位有關。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干燥成熟果實,在我國zui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記載有“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蔓荊子為臨床常用中藥,其性寒、味辛苦,入肝、胃、膀胱經(jīng),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用于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及頭暈目眩等癥。
有研究表明,蔓荊子具有鎮(zhèn)痛、抗炎、降壓、抗菌、祛痰和抗腫瘤等作用。主要成分含揮發(fā)油、微量生物堿、維生素 A、蔓荊子黃素、蔓荊子堿及 γ- 氨基丁酸等。其中,蔓荊子黃素被認為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藥典規(guī)定不得低于0.030% 要求,一般含有量在 0.027% ~ 0.139%之間。
蔓荊子黃素(Vitexicarpin),又稱為紫花牡荊素(Casticin),屬于多甲氧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抑制炎癥反應和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近年來在抗腫瘤作用方面,有研究顯示蔓荊子黃素對乳腺癌、肺癌、宮頸癌、肝癌及胃癌等多種腫瘤細胞有較強的增殖抑制活性,有可能作為植物來源的抗腫瘤候選藥物。
另外,其免疫調節(jié)作用也較早受到關注。YOU 等zui早報道,蔓荊子黃素能夠有效抑制小鼠 T 淋巴細胞和 B 淋巴細胞的增殖。MESAIK 等研究發(fā)現(xiàn),蔓荊子黃素能夠對單核細胞的氧化裂解產(chǎn)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植物凝血素刺激的 T 淋巴細胞也顯示抑制作用。林珊等采用乙酸誘導的小鼠腹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模型,發(fā)現(xiàn)蔓荊子黃素具有明顯的體內抗炎作用。
王紅英等研究發(fā)現(xiàn),紫花牡荊素可能通過調節(jié)細胞因子改善佐劑性關節(jié)炎小鼠足跖腫脹度。上述研究顯示,蔓荊子黃素治療炎癥或免疫調節(jié)性疾病可能有良好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對屬于免疫細胞的單核 / 巨噬細胞作用的研究未見任何報道。本研究通過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細胞活性以及對單核巨噬細胞 RAW264.7 的細胞增殖、凋亡的研究,來揭示蔓荊子黃素對免疫的調節(jié)作用。